应用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产品应用
双面激光打标设备
双面激光打标设备
【申请公布号: CN109465550A;申请权利人:深圳市艾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蒋丽君; 张洋; 彭焕鑫;】
摘要:
本发明属于激光打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包括机架,传输装置和两激光发射器,传输装置固定安装于机架上,两激光发射器均设于机架上,且两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传输装置的两侧,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相互正对设置,传输装置的同步带通过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待打标零件随同同步带运动至两激光发射器处,当待打标零件在同步带的驱动下经过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时,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即可分别对待打标零件的相对两面进行激光打标,进而实现了待打标零件在一次打标工序中的双面打标作业,如此便显著缩短了打标作业的工作时长,显著提升了双面激光打标设备打标效率。
主权项:
1.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输装置和两激光发射器,所述传输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均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两侧,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相互正对设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待打标零件的同步带,所述同步带通过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
要求:
1.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输装置和两激光发射器,所述传输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均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两侧,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相互正对设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待打标零件的同步带,所述同步带通过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同步带上的若干用于容置待打标零件的装配夹具,各所述装配夹具均包括安装座、磁性吸附件和安装夹头,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同步带上,所述磁性吸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夹头通过磁力吸附于所述磁性吸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磁性件嵌设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安装夹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黑色金属片,所述黑色金属片通过磁力与所述磁性吸附件相吸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装配沉台,所述装配沉台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容置槽,所述黑色金属片设于所述装配沉台中,且所述黑色金属片的外边缘与所述装配沉台的内侧壁之间存在有装配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夹头包括固定部和夹持部,所述黑色金属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下端,所述夹持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且所述夹持部的上端朝向背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凸起延伸形成有若干弹性夹持片,各所述弹性夹持片间隔设置并围设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待打标零件的容置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Y轴线性模组,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均沿所述同步带的宽度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分别位于所述同步带的两侧,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设于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Z轴线性模组,两所述Z轴线性模组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固定安装于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和两所述Z轴线性模组均为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罩设于所述传输装置对应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位置,所述防尘罩沿所述传输装置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所述传输装置通过的通过孔,所述防尘罩沿所述传输装置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所发射出的激光线通过的通光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内固定安装有光电检测传感器,所述光电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所述装配夹具的通过路径的方向设置。
双面激光打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打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
背景技术
得益于激光高能量密度的特性,其通常被应用于零件打标工艺中,通过激光在零件的表面进行照射,如此便能够使得零件的表面留下永久性的标记,这样就实现了零件表面打标。
现有技术中,用于对零件表面进行激光打标的设备往往只能从单一角度照射零件,那么当零件的需要进行双面打标时,往往需要变换零件相对于激光打标设备夹具的安装位置,重复进行打标工序,才能实现零件的双面打标,如此便会导致打标效率下降,打标工序耗时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零件双面打标时效率低下,耗时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包括机架,传输装置和两激光发射器,所述传输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均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两侧,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相互正对设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待打标零件的同步带,所述同步带通过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同步带上的若干用于容置待打标零件的装配夹具,各所述装配夹具均包括安装座、磁性吸附件和安装夹头,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同步带上,所述磁性吸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夹头通过磁力吸附于所述磁性吸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磁性件嵌设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安装夹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黑色金属片,所述黑色金属片通过磁力与所述磁性吸附件相吸合。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装配沉台,所述装配沉台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容置槽,所述黑色金属片设于所述装配沉台中,且所述黑色金属片的外边缘与所述装配沉台的内侧壁之间存在有装配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夹头包括固定部和夹持部,所述黑色金属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下端,所述夹持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且所述夹持部的上端朝向背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凸起延伸形成有若干弹性夹持片,各所述弹性夹持片间隔设置并围设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待打标零件的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Y轴线性模组,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均沿所述同步带的宽度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分别位于所述同步带的两侧,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设于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Z轴线性模组,两所述Z轴线性模组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固定安装于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
进一步地,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和两所述Z轴线性模组均为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罩设于所述传输装置对应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位置,所述防尘罩沿所述传输装置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所述传输装置通过的通过孔,所述防尘罩沿所述传输装置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所发射出的激光线通过的通光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罩内固定安装有光电检测传感器,所述光电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所述装配夹具的通过路径的方向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工作时,可将待打标零件放设于传输装置的同步带上,待打标零件随同同步带运动至两激光发射器处,由于两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传输装置的两侧,且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头正对设置,这样当待打标零件在同步带的驱动下经过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时,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即可分别对待打标零件的相对两面进行激光打标,进而实现了待打标零件在一次打标工序中的双面打标作业,如此便显著缩短了打标作业的工作时长,显著提升了双面激光打标设备打标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机架 11—避空槽 12—显示控制装置
20—传输装置 21—同步带 22—装配夹具
30—激光发射器 31—Y轴线性模组 32—Z轴线性模组
40—防尘罩 41—通过孔 42—通光孔
43—光电检测传感器 50—待打标零件 221—安装座
222—磁性吸附件 223—安装夹头 224—容置槽
225—黑色金属片 226—装配沉台 227—固定部
228—夹持部 229—弹性夹持片 230—容置腔
231—安装通槽 232—装配条 233—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包括机架10,传输装置20和两激光发射器30,传输装置20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两激光发射器30均设于机架10上,且两激光发射器30分别位于传输装置20的两侧,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相互正对设置,传输装置20包括用于输送待打标零件的同步带21,同步带21通过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工作时,可将待打标零件50放设于传输装置20的同步带21上,待打标零件50随同同步带21运动至两激光发射器30处,由于两激光发射器30分别位于传输装置20的两侧,且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头正对设置,这样当待打标零件50在同步带21的驱动下经过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之间时,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即可分别对待打标零件50的相对两面进行激光打标,进而实现了待打标零件50在一次打标工序中的双面打标作业,如此便显著缩短了打标作业的工作时长,显著提升了双面激光打标设备打标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传输装置20的同步带21上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同步带21上的若干用于容置待打标零件的装配夹具22,各装配夹具22均包括安装座221、磁性吸附件222和用于容置待打标零件50的安装夹头223,安装座221安装于同步带21上,磁性吸附件222安装于安装座221,安装夹头223通过磁力吸附于磁性吸附件222上。具体地,由于装配夹具22的安装夹头223是通过磁力吸附在安装座221上的,这样安装夹头223即可实现相对于安装座221的快拆快换,如此便显著地提升了安装夹头223装配的便利性和效率。这样当双面激光打标设备需要对不同规格的零件的进行激光打标作业时,仅需相应地更换不同的安装夹头223即可,避免了对装配夹具22的整体更换,从而显著降低了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对不同规格的零件的进行激光打标作业时的打标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221上开设有容置槽224,磁性件嵌设固定于容置槽224内,安装夹头22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黑色金属片225,黑色金属片225通过磁力与磁性吸附件222相吸合。具体地,黑色金属片225指由黑色金属(如铁、铬和锰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片。通过在安装夹头223的下端设置黑色金属片225,并通过黑色金属片225与磁芯吸附件相吸合,这样也实现了安装夹头223与磁芯吸附件之间的吸合固定。这样,安装夹头223的选材便能够不再局限于黑色金属,而是能够选择工程塑料等成本低廉且质轻的材料。这样便能够有效地节省安装夹头223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通过在安装座221上开设容置槽224,并将磁性件嵌设固定于容置槽224之中,这样磁性件便实现了在安装座221中的半潜式安装,从而有效降低了安装座221的整体装配高度,有利于对安装座221所占用的竖向装配空间的节约。
更进一步地,磁性吸附件222上可开设有上螺孔,容置槽224的底部可开设有下螺孔,磁性吸附件222可通过装配螺栓依序穿设上螺孔和下螺孔以实现与安装座221的可拆卸连接。如此,磁性吸附件222便实现了与安装座221的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也实现了磁性吸附件222相对于安装座221的快拆块换。
优选地,如图4所示,安装座221的下端沿同步带2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安装通槽231,同步带21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若干装配条232,各装配条232分别嵌设于各安装通槽231中,并通过装配螺栓实现与安装通槽231内壁的可拆卸连接。这样安装座221在随同同步带21运动的过程中就不会相对于同步带21发生扭转,这样便保证了装设在装配夹具22上的待打标零件50随同同步带21运行过程中其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进而进一步保证了打标的精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221上开设有装配沉台226,装配沉台226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224,黑色金属片225设于装配沉台226中,且黑色金属片225的外边缘与装配沉台226的内侧壁之间存在有装配间隙。具体地,通过在安装座221上开设装配沉台226,而黑色金属片225嵌设入装配沉台226中,这样便实现了黑色金属片225与安装座221相对位置的固定,进而也实现了安装夹头223与安装座221相对位置的固定,那么在同步带21运行过程中,由于黑色金属片225嵌设于装配沉台226中,这样与黑色金属片225固定连接的安装夹头223即可相对于安装座221保持固定,进而也能够相对于同步带21保持固定,如此便满足了装设于安装夹头223上的待打标零件50随同同步带21运行过程中的精确性要求,显著提升了待打标零件50双面打标过程中的打标精度。
进一步地,黑色金属片225的四个角部均形成有倒角缺口。这样黑色金属片225的四个角部与装配沉台226的四个角部之间便能够形成避空位。当安装夹头223自安装座221上拔出时,由于避空位的存在,黑色金属片225便能够轻松地自装配沉台226上移出,这样便保证了安装夹头223自安装座221上拔出过程的流畅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夹头223包括固定部227和夹持部228,黑色金属片225固定安装于固定部227的下端,夹持部228一体成型于固定部227的上端,且夹持部228的上端朝向背离固定部227的方向凸起延伸形成有若干弹性夹持片229,各弹性夹持片229间隔设置并围设形成有用于容置待打标零件50的容置腔230。具体地,由于各弹性夹持片229的存在,且各弹性夹持片229围设形成有容置腔230,这样当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装设入容置腔230时,各弹性夹持片229便能够将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牢牢夹持固定住。
进一步地,由于各弹性夹持片229间隔设置,这样各弹性夹持片229之间就能够存留有应变间隙,那么当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规格略微较大,需要各弹性夹持片229发生轻微的向外弹性变形才能够保证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稳定地安设于容置腔230内时,各应变间隙的存在便能够保证各弹性夹持片229能够有发生弹性变形的空间,彼此在发生弹性变形时不会相互抵触。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各弹性夹持片229的内壁均形成有限位台阶233,各限位台阶233保持齐平。这样当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在嵌设入容置腔230后,便会受到限位台阶233的限位作用而在容置腔230内保持固定的装配高度,避免了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在容置腔230内上下位移,提升了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在容置腔230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Y轴线性模组31,两Y轴线性模组31均沿同步带21的宽度方向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且两Y轴线性模组31分别位于同步带21的两侧,两激光发射器30分别设于两Y轴线性模组31的驱动端上。具体地,由于两Y轴线性模组31的存在,且两Y轴线性模组31均沿同步带21的宽度方向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这样安装于Y轴线性模组31的驱动端上的两激光发射器30即实现了相对于同步带21宽度方向的位移调节,进而实现了两激光发射端的激光焦距的调节,满足了对零件不同的激光打标深度的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0上还开设有避空槽11,避空槽11沿同步带21的长度方向布设于机架10上并位于传输装置20的正下方。这样当设于同步带21上的装配夹具22运动至传输装置20的下侧时,其即可在避空槽11中移动,而避免与机架10发生碰撞,而通过开设避空槽11,而不是为避免上述情况将传输装置20架起,这样能够显著优化双面激光打标设备的整体装配空间,使得双面激光打标设备的装配紧凑化,使得与传输装置20相配合的Y轴线性模组31等装置均可安装于机架10上。而不必为匹配架起后的传输装置20的高度而安装于架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Z轴线性模组32,两Z轴线性模组32分别固定安装于两Y轴线性模组31的驱动端上,两激光发射器30分别固定安装于两Y轴线性模组31的驱动端上。具体地,由于两Z轴线性模组32的存在,这样装设于两Z轴线性模组32驱动端上的两激光发射器30即可相对于同步带21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待打标零件的不同高度部位进行激光打标。
在本实施例中,两Y轴线性模组31和两Z轴线性模组32均为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具体地,通过将两Y轴线性模组31和两Z轴线性模组32均设定为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那么得益于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能够通过手动对其行进量进行精确调节的特点,进而安设于两Z轴线性模组32上的两激光发射器30便也实现了相对于待打标零件50的高度和距离的精确调节,从而保证了两激光发射器30对零件的激光打标深度和位置确定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两Y轴线性模组31和两Z轴线性模组32还可为驱动电机线性模组和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的结合体,即可在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内集成安装有驱动电机。这样两Y轴线性模组31和两Z轴线性模组32便兼具了驱动电机线性模组和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的优势。当需要对激光发射器30相对于待打标零件50的高度或距离进行调节时,为提升调节效率,可首先利用驱动电机驱动Y轴线性模组31或Z轴线性模组32的驱动端带动激光发射器30移动至相对于待打标零件50的附件位置,再利用Y轴线性模组31或Z轴线性模组32的手动调节功能精确调节激光发射器30相对于待打标零件50的距离和高度,这样便实现了对激光发射器30相对于待打标零件50的距离和高度的调节过程的效率和精度的兼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防尘罩40,防尘罩40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并罩设于传输装置20对应两激光发射器30的位置,防尘罩40沿传输装置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传输装置20通过的通过孔41,防尘罩40沿传输装置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所发射出的激光线通过的通光孔42。具体地,由于防尘罩40的存在,这样当同步带21带动置待打标零件50进入到激光打标区时,防尘罩40即可将外界的杂质尘埃等阻挡在激光打标区之外,进而显著降低了激光打标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干扰。
进一步地,防尘罩40内还可设置有吸尘管。如此,激光打标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即可被吸尘管及时吸取至外界吸尘设备中,进而进一步降低了激光打标过程中杂质和灰尘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防尘罩40内固定安装有光电检测传感器43,光电检测传感器43的检测端朝向装配夹具22的通过路径的方向设置。具体地,通过在防尘罩40内设置光电检测传感器43,这样当发生零件漏放于安装夹头223时,由于光电检测传感器43的检测端朝向装配夹具22的通过路径的方向设置,这样其即可及时检测到漏放情况,并将信息传输至两激光发射器30,两激光发射器30在收到光电检测传感器43所传送来的信息后即可及时作出反应,停止发射激光束,这样就避免了两激光发射器30所发射出的激光线互相照射导致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损坏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机架10靠近同步带21的一端还可固定安装有另一光电检测传感器43,该光电检测传感器43正对同步带21传输方向的一端设置。如此,当同步带21带着完成激光打标的零件运动至其一端时,该光电检测传感器43即可对操作人员是否拔出零件进行检测,当该光电检测传感器43检测到零件仍未自装配夹具22上移走时,即可将信息发送至同步带21线性模组,同步带21线性模组在收到该信息后停止运行,以免已完成打标的零件由于操作人员的疏漏而未被取下。
更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有显示控制装置12,显示控制装置12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并与两光电检测传感器43、两Y轴线性模组31和两X轴线性模组电性连接,这样操作人员即可通过在显示控制装置12上输入命令来控制上述装置的运行。
其中,显示控制装置12包括有信息处理中心与数据处理中心,信息处理中心与数据处理中心例如可以是PLC控制器或者计算机等,其可以实现程序和软件的设定,以实现协调控制整个设备的运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链接: 同步带规格、同步带轮参数、同步带设计 双面齿同步带
【申请公布号: CN109465550A;申请权利人:深圳市艾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蒋丽君; 张洋; 彭焕鑫;】
摘要:
本发明属于激光打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包括机架,传输装置和两激光发射器,传输装置固定安装于机架上,两激光发射器均设于机架上,且两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传输装置的两侧,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相互正对设置,传输装置的同步带通过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待打标零件随同同步带运动至两激光发射器处,当待打标零件在同步带的驱动下经过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时,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即可分别对待打标零件的相对两面进行激光打标,进而实现了待打标零件在一次打标工序中的双面打标作业,如此便显著缩短了打标作业的工作时长,显著提升了双面激光打标设备打标效率。
主权项:
1.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输装置和两激光发射器,所述传输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均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两侧,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相互正对设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待打标零件的同步带,所述同步带通过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
要求:
1.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输装置和两激光发射器,所述传输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均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两侧,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相互正对设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待打标零件的同步带,所述同步带通过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同步带上的若干用于容置待打标零件的装配夹具,各所述装配夹具均包括安装座、磁性吸附件和安装夹头,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同步带上,所述磁性吸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夹头通过磁力吸附于所述磁性吸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磁性件嵌设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安装夹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黑色金属片,所述黑色金属片通过磁力与所述磁性吸附件相吸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装配沉台,所述装配沉台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容置槽,所述黑色金属片设于所述装配沉台中,且所述黑色金属片的外边缘与所述装配沉台的内侧壁之间存在有装配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夹头包括固定部和夹持部,所述黑色金属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下端,所述夹持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且所述夹持部的上端朝向背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凸起延伸形成有若干弹性夹持片,各所述弹性夹持片间隔设置并围设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待打标零件的容置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Y轴线性模组,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均沿所述同步带的宽度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分别位于所述同步带的两侧,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设于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Z轴线性模组,两所述Z轴线性模组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固定安装于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和两所述Z轴线性模组均为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罩设于所述传输装置对应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位置,所述防尘罩沿所述传输装置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所述传输装置通过的通过孔,所述防尘罩沿所述传输装置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所发射出的激光线通过的通光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内固定安装有光电检测传感器,所述光电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所述装配夹具的通过路径的方向设置。
双面激光打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打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
背景技术
得益于激光高能量密度的特性,其通常被应用于零件打标工艺中,通过激光在零件的表面进行照射,如此便能够使得零件的表面留下永久性的标记,这样就实现了零件表面打标。
现有技术中,用于对零件表面进行激光打标的设备往往只能从单一角度照射零件,那么当零件的需要进行双面打标时,往往需要变换零件相对于激光打标设备夹具的安装位置,重复进行打标工序,才能实现零件的双面打标,如此便会导致打标效率下降,打标工序耗时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零件双面打标时效率低下,耗时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包括机架,传输装置和两激光发射器,所述传输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均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两侧,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相互正对设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待打标零件的同步带,所述同步带通过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同步带上的若干用于容置待打标零件的装配夹具,各所述装配夹具均包括安装座、磁性吸附件和安装夹头,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同步带上,所述磁性吸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夹头通过磁力吸附于所述磁性吸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磁性件嵌设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安装夹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黑色金属片,所述黑色金属片通过磁力与所述磁性吸附件相吸合。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装配沉台,所述装配沉台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容置槽,所述黑色金属片设于所述装配沉台中,且所述黑色金属片的外边缘与所述装配沉台的内侧壁之间存在有装配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夹头包括固定部和夹持部,所述黑色金属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下端,所述夹持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且所述夹持部的上端朝向背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凸起延伸形成有若干弹性夹持片,各所述弹性夹持片间隔设置并围设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待打标零件的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Y轴线性模组,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均沿所述同步带的宽度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分别位于所述同步带的两侧,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设于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Z轴线性模组,两所述Z轴线性模组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两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固定安装于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端上。
进一步地,两所述Y轴线性模组和两所述Z轴线性模组均为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罩设于所述传输装置对应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位置,所述防尘罩沿所述传输装置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所述传输装置通过的通过孔,所述防尘罩沿所述传输装置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两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所发射出的激光线通过的通光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罩内固定安装有光电检测传感器,所述光电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所述装配夹具的通过路径的方向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工作时,可将待打标零件放设于传输装置的同步带上,待打标零件随同同步带运动至两激光发射器处,由于两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传输装置的两侧,且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头正对设置,这样当待打标零件在同步带的驱动下经过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之间时,两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头即可分别对待打标零件的相对两面进行激光打标,进而实现了待打标零件在一次打标工序中的双面打标作业,如此便显著缩短了打标作业的工作时长,显著提升了双面激光打标设备打标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机架 11—避空槽 12—显示控制装置
20—传输装置 21—同步带 22—装配夹具
30—激光发射器 31—Y轴线性模组 32—Z轴线性模组
40—防尘罩 41—通过孔 42—通光孔
43—光电检测传感器 50—待打标零件 221—安装座
222—磁性吸附件 223—安装夹头 224—容置槽
225—黑色金属片 226—装配沉台 227—固定部
228—夹持部 229—弹性夹持片 230—容置腔
231—安装通槽 232—装配条 233—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包括机架10,传输装置20和两激光发射器30,传输装置20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两激光发射器30均设于机架10上,且两激光发射器30分别位于传输装置20的两侧,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相互正对设置,传输装置20包括用于输送待打标零件的同步带21,同步带21通过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工作时,可将待打标零件50放设于传输装置20的同步带21上,待打标零件50随同同步带21运动至两激光发射器30处,由于两激光发射器30分别位于传输装置20的两侧,且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头正对设置,这样当待打标零件50在同步带21的驱动下经过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之间时,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即可分别对待打标零件50的相对两面进行激光打标,进而实现了待打标零件50在一次打标工序中的双面打标作业,如此便显著缩短了打标作业的工作时长,显著提升了双面激光打标设备打标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传输装置20的同步带21上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同步带21上的若干用于容置待打标零件的装配夹具22,各装配夹具22均包括安装座221、磁性吸附件222和用于容置待打标零件50的安装夹头223,安装座221安装于同步带21上,磁性吸附件222安装于安装座221,安装夹头223通过磁力吸附于磁性吸附件222上。具体地,由于装配夹具22的安装夹头223是通过磁力吸附在安装座221上的,这样安装夹头223即可实现相对于安装座221的快拆快换,如此便显著地提升了安装夹头223装配的便利性和效率。这样当双面激光打标设备需要对不同规格的零件的进行激光打标作业时,仅需相应地更换不同的安装夹头223即可,避免了对装配夹具22的整体更换,从而显著降低了双面激光打标设备对不同规格的零件的进行激光打标作业时的打标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221上开设有容置槽224,磁性件嵌设固定于容置槽224内,安装夹头22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黑色金属片225,黑色金属片225通过磁力与磁性吸附件222相吸合。具体地,黑色金属片225指由黑色金属(如铁、铬和锰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片。通过在安装夹头223的下端设置黑色金属片225,并通过黑色金属片225与磁芯吸附件相吸合,这样也实现了安装夹头223与磁芯吸附件之间的吸合固定。这样,安装夹头223的选材便能够不再局限于黑色金属,而是能够选择工程塑料等成本低廉且质轻的材料。这样便能够有效地节省安装夹头223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通过在安装座221上开设容置槽224,并将磁性件嵌设固定于容置槽224之中,这样磁性件便实现了在安装座221中的半潜式安装,从而有效降低了安装座221的整体装配高度,有利于对安装座221所占用的竖向装配空间的节约。
更进一步地,磁性吸附件222上可开设有上螺孔,容置槽224的底部可开设有下螺孔,磁性吸附件222可通过装配螺栓依序穿设上螺孔和下螺孔以实现与安装座221的可拆卸连接。如此,磁性吸附件222便实现了与安装座221的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也实现了磁性吸附件222相对于安装座221的快拆块换。
优选地,如图4所示,安装座221的下端沿同步带2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安装通槽231,同步带21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若干装配条232,各装配条232分别嵌设于各安装通槽231中,并通过装配螺栓实现与安装通槽231内壁的可拆卸连接。这样安装座221在随同同步带21运动的过程中就不会相对于同步带21发生扭转,这样便保证了装设在装配夹具22上的待打标零件50随同同步带21运行过程中其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进而进一步保证了打标的精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221上开设有装配沉台226,装配沉台226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224,黑色金属片225设于装配沉台226中,且黑色金属片225的外边缘与装配沉台226的内侧壁之间存在有装配间隙。具体地,通过在安装座221上开设装配沉台226,而黑色金属片225嵌设入装配沉台226中,这样便实现了黑色金属片225与安装座221相对位置的固定,进而也实现了安装夹头223与安装座221相对位置的固定,那么在同步带21运行过程中,由于黑色金属片225嵌设于装配沉台226中,这样与黑色金属片225固定连接的安装夹头223即可相对于安装座221保持固定,进而也能够相对于同步带21保持固定,如此便满足了装设于安装夹头223上的待打标零件50随同同步带21运行过程中的精确性要求,显著提升了待打标零件50双面打标过程中的打标精度。
进一步地,黑色金属片225的四个角部均形成有倒角缺口。这样黑色金属片225的四个角部与装配沉台226的四个角部之间便能够形成避空位。当安装夹头223自安装座221上拔出时,由于避空位的存在,黑色金属片225便能够轻松地自装配沉台226上移出,这样便保证了安装夹头223自安装座221上拔出过程的流畅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夹头223包括固定部227和夹持部228,黑色金属片225固定安装于固定部227的下端,夹持部228一体成型于固定部227的上端,且夹持部228的上端朝向背离固定部227的方向凸起延伸形成有若干弹性夹持片229,各弹性夹持片229间隔设置并围设形成有用于容置待打标零件50的容置腔230。具体地,由于各弹性夹持片229的存在,且各弹性夹持片229围设形成有容置腔230,这样当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装设入容置腔230时,各弹性夹持片229便能够将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牢牢夹持固定住。
进一步地,由于各弹性夹持片229间隔设置,这样各弹性夹持片229之间就能够存留有应变间隙,那么当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规格略微较大,需要各弹性夹持片229发生轻微的向外弹性变形才能够保证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稳定地安设于容置腔230内时,各应变间隙的存在便能够保证各弹性夹持片229能够有发生弹性变形的空间,彼此在发生弹性变形时不会相互抵触。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各弹性夹持片229的内壁均形成有限位台阶233,各限位台阶233保持齐平。这样当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在嵌设入容置腔230后,便会受到限位台阶233的限位作用而在容置腔230内保持固定的装配高度,避免了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在容置腔230内上下位移,提升了待打标零件50的装配端在容置腔230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Y轴线性模组31,两Y轴线性模组31均沿同步带21的宽度方向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且两Y轴线性模组31分别位于同步带21的两侧,两激光发射器30分别设于两Y轴线性模组31的驱动端上。具体地,由于两Y轴线性模组31的存在,且两Y轴线性模组31均沿同步带21的宽度方向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这样安装于Y轴线性模组31的驱动端上的两激光发射器30即实现了相对于同步带21宽度方向的位移调节,进而实现了两激光发射端的激光焦距的调节,满足了对零件不同的激光打标深度的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0上还开设有避空槽11,避空槽11沿同步带21的长度方向布设于机架10上并位于传输装置20的正下方。这样当设于同步带21上的装配夹具22运动至传输装置20的下侧时,其即可在避空槽11中移动,而避免与机架10发生碰撞,而通过开设避空槽11,而不是为避免上述情况将传输装置20架起,这样能够显著优化双面激光打标设备的整体装配空间,使得双面激光打标设备的装配紧凑化,使得与传输装置20相配合的Y轴线性模组31等装置均可安装于机架10上。而不必为匹配架起后的传输装置20的高度而安装于架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两Z轴线性模组32,两Z轴线性模组32分别固定安装于两Y轴线性模组31的驱动端上,两激光发射器30分别固定安装于两Y轴线性模组31的驱动端上。具体地,由于两Z轴线性模组32的存在,这样装设于两Z轴线性模组32驱动端上的两激光发射器30即可相对于同步带21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待打标零件的不同高度部位进行激光打标。
在本实施例中,两Y轴线性模组31和两Z轴线性模组32均为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具体地,通过将两Y轴线性模组31和两Z轴线性模组32均设定为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那么得益于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能够通过手动对其行进量进行精确调节的特点,进而安设于两Z轴线性模组32上的两激光发射器30便也实现了相对于待打标零件50的高度和距离的精确调节,从而保证了两激光发射器30对零件的激光打标深度和位置确定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两Y轴线性模组31和两Z轴线性模组32还可为驱动电机线性模组和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的结合体,即可在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内集成安装有驱动电机。这样两Y轴线性模组31和两Z轴线性模组32便兼具了驱动电机线性模组和手摇丝杆线性滑台模组的优势。当需要对激光发射器30相对于待打标零件50的高度或距离进行调节时,为提升调节效率,可首先利用驱动电机驱动Y轴线性模组31或Z轴线性模组32的驱动端带动激光发射器30移动至相对于待打标零件50的附件位置,再利用Y轴线性模组31或Z轴线性模组32的手动调节功能精确调节激光发射器30相对于待打标零件50的距离和高度,这样便实现了对激光发射器30相对于待打标零件50的距离和高度的调节过程的效率和精度的兼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防尘罩40,防尘罩40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并罩设于传输装置20对应两激光发射器30的位置,防尘罩40沿传输装置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传输装置20通过的通过孔41,防尘罩40沿传输装置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供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所发射出的激光线通过的通光孔42。具体地,由于防尘罩40的存在,这样当同步带21带动置待打标零件50进入到激光打标区时,防尘罩40即可将外界的杂质尘埃等阻挡在激光打标区之外,进而显著降低了激光打标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干扰。
进一步地,防尘罩40内还可设置有吸尘管。如此,激光打标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即可被吸尘管及时吸取至外界吸尘设备中,进而进一步降低了激光打标过程中杂质和灰尘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防尘罩40内固定安装有光电检测传感器43,光电检测传感器43的检测端朝向装配夹具22的通过路径的方向设置。具体地,通过在防尘罩40内设置光电检测传感器43,这样当发生零件漏放于安装夹头223时,由于光电检测传感器43的检测端朝向装配夹具22的通过路径的方向设置,这样其即可及时检测到漏放情况,并将信息传输至两激光发射器30,两激光发射器30在收到光电检测传感器43所传送来的信息后即可及时作出反应,停止发射激光束,这样就避免了两激光发射器30所发射出的激光线互相照射导致两激光发射器30的激光发射头损坏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机架10靠近同步带21的一端还可固定安装有另一光电检测传感器43,该光电检测传感器43正对同步带21传输方向的一端设置。如此,当同步带21带着完成激光打标的零件运动至其一端时,该光电检测传感器43即可对操作人员是否拔出零件进行检测,当该光电检测传感器43检测到零件仍未自装配夹具22上移走时,即可将信息发送至同步带21线性模组,同步带21线性模组在收到该信息后停止运行,以免已完成打标的零件由于操作人员的疏漏而未被取下。
更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双面激光打标设备还包括有显示控制装置12,显示控制装置12固定安装于机架10上并与两光电检测传感器43、两Y轴线性模组31和两X轴线性模组电性连接,这样操作人员即可通过在显示控制装置12上输入命令来控制上述装置的运行。
其中,显示控制装置12包括有信息处理中心与数据处理中心,信息处理中心与数据处理中心例如可以是PLC控制器或者计算机等,其可以实现程序和软件的设定,以实现协调控制整个设备的运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